永州拼团购房152群(224)
  • 浅浅: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?
  • 雪花飘飘:好的呢。
  • 零: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?
  • 英雄:我去看过,很齐全。
  • 牛转乾坤: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?
  • 日记本:这个楼盘性价比高。
  • 回忆: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。
  • 大头: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。
  • 吃了么: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。
  • 蓝天: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。
143人申请入群

房贷收入比过高?货币超发? 大佬谈楼市焦点问题

房贷收入比过高?货币超发? 大佬谈楼市焦点问题

发布时间: 2016-12-05 11:29:17

来源: 华尔街见闻

分类: 房产时评

116次浏览


(原标题:房贷收入比过高?货币超发?两个大佬谈了这两个楼市焦点问题)

今年年中政治局会议罕见提及“抑制资产泡沫”,房地产再次成为市场焦点。而与地产泡沫相对应的,是过去几年中国居民房贷的爆炸式增长,以及超发的货币导致的信贷增速高企。

在8月11日举行的2016博鳌房地产论坛上,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、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和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、中国"十三五"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巴曙松重点谈到了上述两个楼市焦点问题。

针对市场把房价泡沫归因于央行货币超发,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认为,仅仅把房地产归因为货币问题解决不了问题。

“这两年的货币比前两年增加的更少了,为什么房地产飙升了,前两年为什么不飙升?说货币多了,货币怎么不到三四线城市,怎么都到一二线城市了?它现在不到猪肉那里了,怎么就到房地产来了?怎么去年炒股,现在不炒股了?”

樊纲表示,把这个责任推到一般的货币上,货币政策现在基本是中性的,不能紧缩,也不能增加。

他进一步谈到了过去一年房地产市场两极分化状态,认为这是城镇化战略的偏差问题。

“回想过去的一年,最大的一个房地产的现象,就是两极分化问题,一二线和三四线分化差距的问题。这个话题过去也讲了多年,是城镇化战略的偏差问题。特别是我们多年的城镇化的基本思路是限制大城市发展,鼓励小城镇发展。结果是大家还是往大城市走,结果小城市楼盘建成之日就是人口走光之时。”

2008年金融危机后,美国和日本的居民房贷余额均开始回落,只有中国持续上升,并于2014年超过日本。对此近期已经多位经济学家和分析师发出警告。

巴曙松的演讲特别提到了中国居民杠杆率高低的问题,认为中国居民房贷收入比已经超过日本泡沫时期。他用数据分析:

“中国的居民杠杆率近年来增长非常快,从2005年的17.1%猛增到2015年的39.9%,2016年这个数字估计会超过43%,到44%。

每一轮房价的上涨,都伴随着居民杠杆率持续的提升,而在房价平稳的时候,杠杆率也总体平稳,房价越平稳,老百姓越不借钱买房子。”

他表示,中国居民房贷收入比增长非常快,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。中国在2015年底的居民房贷收入比已经高达0.46,已经超过日本的泡沫时期的水平,而且目前仍在飞速上升,如果房贷增速维持在25%到30%的水平,预计到2020年,中国的房贷收入比会达到美国次贷危机时期的水平。

横向对比,截至2015年,中国居民的债务DGP比不到40%,英国、美国已经到80%以上,日本也超过了60%,所以中国的水平低于发达国家,但是和墨西哥这些跟中国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相比,已经属于比较高的了。

以下是樊纲和巴曙松演讲实录:

樊纲演讲主题《如何看待流动性陷阱与房地产市场变化》

樊纲:今天我想讲的主要问题就是,回想过去的一年,最大的一个房地产的现象,就是两极分化问题,一二线和三四线分化差距的问题。这个话题过去也讲了多年,是城镇化战略的偏差问题。到了这次出现两极分化之后,我说我们到了再反思这个问题的时候了。所谓城镇化和城市化,你要抠字眼的话,没有什么大的差别,都是农民要进城,但是在实际执行当中,在指导思想上,在政策落地上,这两个是有差别的,特别是我们多年的城镇化的基本思路是限制大城市发展,鼓励小城镇发展。结果是大家还是往大城市走,大城市的规划一再突破,刚做一个500万的,接着就有1000万人了,深圳前两年做一个800万人的规划,现在已经是2100万人了,土地也受限制,公共产品也受限制,基础设施建设做的规划小而又小,结果就是大家都很拥挤,房价飙升。在另一端,在一些小城镇,好的想法是我们到小城镇发展产业,去创造就业,结果小城镇没这个功能,企业到哪儿去发展,它要根据各种条件,人往哪儿走?人是有理性选择的,是趋利避害的,他要找就业,要找收入,找比较好的收入的就业,小城市提供不了。结果小城市楼盘建成之日就是人口走光之时。所以这个基本的问题是违背了城市化的基本规律,城市化在早期阶段一定是人往大城市走,因为大城市提供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,才能使更多的产业发展,更多的就业能够提供,包括人的聚集带来服务业的发展,人的聚集带来了时尚产业,带来了各种文化的发展。这是年轻人所需要的。所以你说人往哪儿走,你就问问你的孩子,你还不用问城里的孩子,你问问农村读过高中的孩子,他会留在小城镇吗?别说你去了,他都不去。这是城市化的规律。

樊纲表示:一定是大城市首先发展,小城市人口流失,要经过一代、两代甚至三代人退休的时候,人口开始回流的时候,小城市的人口才会稳定下来。

樊纲:我讲两个问题,第一,说现在房地产价格飙升是因为货币流动性多了,刚才我说“流动性陷阱”这个词大概指的是这个。一切价格上涨跟货币当然都有关系,货币是像水一样的,有任何的缝隙它都会钻过去,猪肉价格也是它,蔬菜价格也是它,房地产价格也是它,都是有货币的原因,货币是一般等价物。但是你仅仅批判一般等价物,解决不了你的问题,而且在某一个时点上,某些阶段上,你的价格变化不一定就是因为货币增长。这两年的货币比前两年增加的更少了,为什么房地产飙升了,前两年为什么不飙升?说货币多了,货币怎么不到三四线城市,怎么都到一二线城市了?它现在不到猪肉那里了,怎么就到房地产来了?怎么去年炒股,现在不炒股了?把这个责任推到一般的货币上,货币政策现在基本是中性的,不能紧缩,也不能增加,但为什么就变成它的原因了?大家说现在老百姓手里钱多,老百姓手里钱多是因为货币增多了,还是他的收入增长了?如果说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增加,是因为贷款特别宽松,这里面有货币政策的问题,但是好像最近这一年多来也没有特别宽松,对二三线城市宽松一点,好像有一段时间对一二线城市有一点宽松,但是马上又收了。房地产媒体的记者一提问题就说,现在是不是因为货币多了导致房地产价格上升?你去分析分析原因吧,这话如果再说下去,你刨根问底,你自己去刨一刨。

樊纲:房价到高是因为地价高,现在的地价高于过去的房价。那我就问一个基本的问题,诸位都是做企业的,这地价不是你拍出来的吗?你要不预计未来的房子卖得比现在好,你为什么拿这个地?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地再不拿,我们没活干了。那我就要问一问,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房地产公司?你们为什么不兼并、重组一些?为什么不淘汰一些?为什么还要去拿地?拿地的成本高了,劳动成本高了,建筑成本高了,你要亏损了,你为什么还要拿地?那就怪政府,意思就是地价太高是政府要价太高,政府在这个地价问题上的职责,就是把级差地租都收走,就是把你的超额利润都榨干,让你只拿平均利润,这是政府的公共职责,至于政府拿这个去干什么,他有没有干正事,这是另外一回事,这是要监督政府的问题。所以作为专业人士,就不要再讲这些外行的话,这听了多年了,今年好像这个问题还特别严重,大家都抱怨地价太高了,你嫌高可以不要拍。对市场的分析,对市场的预期,很多不是老百姓市场,很多是因为我们内部在引导,引导房价涨上去。包括我听媒体人的一些讲话就是,高了就好,引导它往高了走。二三线城市现在有一个普遍说法,说房价高了才能去库存,你要再把房价涨上去,你能把人留下吗?可能会暂时解决一部分库存问题,但是根本问题你能通过房价高去解决吗?大家买了那个房子将来有人租吗,有人接手吗?所以我们需要冷静地、深入地分析这些问题。

巴曙松演讲主题《中国房地产市场新特征与新趋势》

巴曙松:城市化的流动速度在减缓,人口结构发生变化。1998年到2010年,中国进入到一个快速的城镇化阶段,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,2015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是56.1%,相比之前有大幅的提升。

巴曙松:中国的居民杠杆率近年来增长非常快,从2005年的17.1%猛增到2015年的39.9%。

2016年这个数字估计会超过43%,到44%,而每一轮房价的上涨,都伴随着居民杠杆率持续的提升,而在房价平稳的时候,杠杆率也总体平稳。

巴曙松:反而,我们中国居民的债务却很低,截止到2015年,中国居民的债务DGP比不到40%,英国、美国已经到80%以上,日本也超过了60%。

巴曙松:中国在2015年底的居民房贷收入比已经高达0.46,已经超过日本的泡沫时期的水平,而且目前仍在飞速上升,如果房贷增速维持在25%到30%的增速,我们预计到2020年,中国的房贷收入比会达到美国次贷危机时期的水平。

巴曙松:2015年以来,一线、二线城市的房地产销量价格持续升温,库存下降很明显。而三四线城市则呈现出销售低迷,去库存压力比较大的情况。北京市场热,传导到周边的廊坊、固安市场,它的交易量和房价上升得很快。

巴曙松: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都市圈的区域同化,我们看到的价格的走势,近年来趋同更强,南京、苏州、杭州等重点二线城市跟随上海,在2016年上半年表现也很好。

巴曙松:另外一个趋势是一线城市的二手房化,2015年以来,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成交占比上升加快,而且二者之间的差距逐步扩大,2015年北京、上海和深圳的二手房成交量分别是新房的1.9倍、1.7倍和1.9倍,而2016年上半年,该数字已经上升到3.7倍、1.8倍和2.6倍。

责任编辑: yongzhou

团购报名

最新楼讯
楼盘导购更多>>
购房指南更多>>
小编推荐
订阅楼市楼讯